一、 价格策略的决定要素
(一)消费者的价格意识与价值判断
1.顾客阶层的细分化即在商圈调查时所作的“客层定位”
2.商品层次的决定即依据客层定位所做的“商品定位”
(二) 与整个市场经营的关系,可从四个方向思考
1.与商品组合的关系
2.与广告宣传的关系
3.与流通渠道的关系
4.与促销方法的关系
(三) 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
(四)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
1.导入期
商品在导入期的阶段,较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,此时应以较低的价格出售。绝对不可赚取过多利润,以免吓跑消费者。
2.成长期、成熟期
3.衰退期
二、制定价格策略程序
(一)选择定价目标
在制定价格之前一定要先确定目标,按照目标的要求,保证企业利益的收回。
(二)确定需求
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,当供>求时,是买方市场,可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;当供<求时,是卖方市场,可以适度调高售价。
(三)核算准确成本
(四)分析竞争对手的价格行为
(五)选择定价方法
(六)选定最后的售价
三、常用价格策略
1.低价策略
在商品定价之前,对于销售量大、周转速度快的一些日常用品,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,参照竞争对手的定价,尽量等于或小于该种商品的平均市场价格,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物美价廉的形象。
2.心理定价策略
(1)尾数定价
(2)整数定价
如:高档商品、耐用品、礼品等
(3)折扣定价策略
如:药品、饮食、化妆品等
(4)招徕定价
用低价策略吸引顾客,有意降低几种商品的价格以招徕顾客。
(5)习惯定价
这一类商品不应轻易改变价格,免得引起顾客的不满。
(6)分组定价
(7)“不二价”与弹性定价
(8)自动降价
3.折扣定价策略
(1)现金折扣
(2)数量折扣
(3)季节折扣
(4)同业折扣
(5)推广折扣
(6)运费折扣
(7)跌价保证
4.差别定价策略
5.销售赠品定价策略
6.销售回赠法策略
如:购200元返100元代金券。
商品价格管理特点
价格管理是指从价格设定到价格维持、价格调整等一系列管理流程。
一、商品价格管理的特点
1.掌握主权的特点
总部价格决策部门有必要从各分店不断搜集价格信息,以作为定价的重要判断因素。
2.相对弹性的特点
针对不同的商业区或不同区域的连锁店,价格要有一定的弹性,只有灵活地调整价格,才能生存和发展。
3.适当授权的特点
总部的授权非常重要,授权太大,会造成市场价格的紊乱,总部不无法控制的局面;授权太小,易于控制,但各分店往往将之推卸为业绩不振的因素。因此,总部在价格管理时应不断维持“适当授权”。
二、连锁超市价格调整
(一)超市价格调整的原因
1.采购商品的差错
采购会在商品的种类、尺寸大小、色彩、式样或价格范围上发生差错,其结果均摊要降价销售,而且降价后的价格常常低于实际成本。
2.制定价格上的差错
这时的降价是由于商品销价太高。
3.促销上的差错
为适应市场竞争、季节性和顾客对商品式样的偏好等可变因素,超市很有必要进行价格调整。
(二)超市降价控制
价格调整有两种形式:提价或降价。
确定商品的降价幅度时,应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依据。调价时,应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消费者的反应,只有根据这一点,调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。
(三)超市降价时机的选择
1.早降价
有较高存货周转率的超市一般都会采用早降价策略。
2.迟降价
季节性较强的商品一般采用迟降价。
3.交错降价
是在销路好的整个季节期间将价格逐步降低。
(四) 全店出清存货
三、连锁超市商品贡献度分析与毛利目标模型的建立
(一)超市商品贡献度分析
方法:将商品结构比乘以商品毛利率,所得的结果就是该类商品对整体毛利率的贡献程度。
贡献度数越大,表示商品在超市所占的地位越重要,是超市的主力商品。
(二)超市毛利目标模型的建立
1.了解盈亏平衡点的毛利以及超市想获得的投资报酬率。
2.了解同行各种商品的结构比。
3.了解同行各种商品的毛利率。
4.参考同行的结构比和毛利率,设定本超市各部门的结构比和毛利率。
5.依据各部门设定的毛利,设定大分类的结构比、毛利率和贡献率。
6.设定各种商品的结构比、毛利率和贡献度。
7.按投定的毛利率、采用加价法求出各商品的售价。
四、应对价格挑战
“价格战”是经营企业最直接且危险的竞争手段。
(一)了解价格挑战是来自整体性还是区域性
(二)商店所销售的商品是以日常用品还是奢侈品为主
以日用品为主的超市,应对的措施:不动声色,维持原价;增加其他服务;相同的降价等;以奢侈品为主的超市,价格相对影响性较低,应对的措施:维持原价;提高相对认识品质
(三)连锁超市要考虑应对降价的损失金额是多少?持续期间会有多长?竞争对手或其他潜在对手是否有下一轮的反制活动?
(四)对于连锁超市的企业价格定位以及企业形象是否有影响